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總攬全局、舉旗定向,為在新發展階段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抓好各項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我們黨踐行使命宗旨、密切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的重要舉措,關系著黨能否兌現對人民的承諾,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能否長期穩固。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實現高品質生活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基礎和保障,而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高品質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在地區和地區之間,城市和鄉村之間,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還有不少難關要過,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改善帶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攢足后勁。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四個一”的提出,進一步奠定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地位,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把握和理解,明確了黨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護好生態環境,關系著文明的興衰,民族的未來。
從歷史來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于森林茂密、水量豐沛、田野肥沃的地區,但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則導致古埃及、古巴比倫的衰落。我國的河西走廊、黃土高原都曾經水豐草茂,由于毀林開荒、亂砍濫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加劇了經濟衰落。從現實來看,當前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發展,不僅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也毀壞了自身長遠發展的根基。
心懷“國之大者”,肩扛責任重擔。剛剛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將“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
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確保“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來源:中國環境報)
????????????????????????????????????????????